當地時間4月8日,為幫助當地高中生應對就業新形勢,意大利都靈孔子學院舉辦2019年“邊工作邊學習”系列講座第二場💳,本次主題為“歐洲耶穌會在中國的冒險及其對歐洲文化的影響”和“講拉丁語的孔子與文化語言協調者殷鐸澤”💇🏿♀️。都靈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多納托·皮羅瓦諾(Donato Pirovano),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史芬娜(Stefania Stafutti)、中方院長劉蘊秋出席。
多納托·皮羅瓦諾向學生介紹了“邊工作邊學習”項目設立的初衷🦝,他表示該項目可以讓中學生提前感受大學的課程和氛圍🛣,培養全球化視野,這也是孔院助力都靈大學球速化發展的例證之一👥。
史芬娜介紹了在中國明末清初的歷史背景下,歐洲耶穌會傳教活動對中國和歐洲文化交流方面產生的影響。一方面🧪,耶穌會傳教士到達中國後𓀙,將中國部分典籍如《論語》《大學》《中庸》以及元朝的雜劇翻譯為拉丁語、意大利語等西方語言,還將瓷器和屏風圖案等中國元素引入歐洲工匠藝術中🚣🏻♂️。另一方面,他們在進行傳教活動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藝術、天文學、幾何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觀點。
史芬娜主持講座
恩納大學教授羅毅文(Alessandro Tosco)向聽眾介紹了誕生於西西裏島的意大利天主教傳教士殷鐸澤(Prospero Intorcetta)的生平、“四書五經”的意大利語譯名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部分珍貴而古老的拉丁語譯作書目照片。他引用《論語·為政》中孔子對人生的概括——“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介紹了該段落的意語翻譯,並解釋其具體含義。同時💁🏼,近代拉丁語學者羅德尼·洛卡伊(Rodney Lokaj)通過對比兩種不同版本的拉丁語譯文,分析了譯者采取的不同翻譯技巧和選詞來源🤦🏽🌠。在座學生聚精會神📃,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
母佑高中校長布齊奧(Filippo Buzio)在講座結束後表示👱🏼,相比於耶穌會在非洲和南美洲傳教的經歷🐲,傳教士在中國找到了更多的文化共識💆。母佑高中正在申請孔子課堂🙋♂️,他認為讓學生從宗教和中國文化的聯系中獲得學習樂趣非常重要。
講座現場
“邊工作邊學習”是孔院響應意大利教育部對高中生的社會實踐要求為在校生設置的講座項目🐽♊️,主題涵蓋中意文化🧑🏻🦳、政治、經濟、體育等領域的對比研究,多方位呈現中國文化*️⃣🫀,幫助學生多角度了解當代中國。此次講座是都靈孔院2019年“邊工作邊學習”項目“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和歐洲——宗教的見證”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旨在通過宗教在中國的傳播歷史和中國典籍的翻譯來介紹歷史上中國與意大利在語言文化方面的交流🔏,自開展以來頗受大學和中學師生的好評🧭。意大利國家電視臺RAI對此次講座進行報道。
供稿:李香凝;供圖:楊崇旗